水杉的故事

演讲稿 懒得打印了~

概述

1943年7月21日,王战由陪都重庆赴湖北恩施接洽有关去神农架考察事宜;路过四川省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时从万县杨龙兴处得知磨刀溪(现称谋道,隶属湖北省利川市)有“神树”存在;于是王战等改变原计划水路而走陆路赴恩施,第三天到达磨刀溪并找到此树,并于7月21日正式采得水杉枝叶、球果标本。回到重庆后,王战认为是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并存放于标本室。1945年夏,王战将一小枝水杉和两个球果送给了吴中伦带回学校,并交给郑万钧鉴定,郑万钧教授见到标本后认为不是水松,而是新类群,后与韩安暂定名为Chieniodendron sinense。1946年4月、5月间,胡先骕在助手傅书遐的协助下将郑万钧寄来的水杉标本鉴定为三木茂发表的化石Metasequoia。1948年5月,胡先骕和郑万钧联名在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第一卷第二期中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确定了水杉学名以及其在植物进化系统中的重要位置,得到了国内外植物学、树木学和古生物学界的关注、重视和高度评价。

原认为早已灭绝只存在于化石之中的水杉(Metasequoia),在中国被发现存在现存种的消息传出以后,各国植物学者和古植物学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古生物系主任Dr. Ralph Works Chaney于1948年专程来华实地考察水杉。水杉发现的经过经各种媒体广泛报道进而为世人所知,被视为植物学的重大发现。1948年胡先骕和郑万钧二位先生联名发表论文,正式将其定名为水杉新种。

  • 水杉的发现震惊了全球植物学界,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植物发现之一。

  • 它的根系发达,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地下水位;

  • 水杉林(中国四川石柱县、湖北利川县的磨刀溪与水杉坝,以及湖南西北部的龙山和桑植等地)为许多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 此外,水杉的光合作用能力强,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抗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积极意义。

  • 水杉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多种土壤条件下生长,既耐水湿又耐干旱,能忍受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是城市绿化和生态恢复的理想树种。

校园里的水杉

相近种

亦有银杉

同科不同属

  • 水杉属于水杉属,落羽杉和池杉都属于落羽杉属。

原产地不同

  • 落羽杉和池杉原产北美洲。
  • 水杉原产我国,是我国特有树种。

耐水程度不同

  • 池杉和落羽杉都具有膝状呼吸根,尤其是在湿地环境中呼吸根更明显,水杉则没有;落羽杉、池杉可以直接种水里,形成“水中森林”。水杉可以种水边但不能长期泡水。

叶子形态不同

  • 落羽杉的叶片较柔软,互生,不对称。
  • 水杉的叶子较硬,对生,非常对称。
  • 池杉的叶子窄长,叶子紧紧贴近小枝,似羽毛被粘住了,不对称。

果实

  • 落羽杉和池杉的果实很像,只是落羽杉的果实上披白粉。
  • 水杉的果实有长柄下垂,螺旋纹路似小松塔

我与水杉

结语